|

楼主 |
发表于 2015-8-7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是什么样?
& B$ g- {* R& k' z0 H9 u9 @: O8 U+ N; A+ @+ Z0 c6 r7 V, j: Z
关于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近几年来的探讨已有不少。笔者认为,按照近年来“有根据的传闻”,大概可以推测一二。
, K1 b l, s3 R
+ ]% G' @% v6 }5 M# ^首先,根据现代航空技术和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任务需求,大致可以推断中国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尺寸、重量、航程、飞行性能等的大概需求。, q) T! v4 T3 p& e" g1 O) j0 `
1 O9 \, V6 D% j# I, P2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要执行的作战任务和美俄一样,具有“核常兼备”的特性,作为一种要满足“战略威慑力”要求的大型飞机,它应该具备跨洋飞行能力。那么其航程需要超过10000公里,甚至达到图-160令人咋舌的14000公里的水平。考虑到未来空射巡航导弹射程或许可以提高到3000-4000公里,那么考虑打击美国本土的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或许可以稍稍降低这航程方面的要求,但至少也不应低于10000公里。0 L# p6 G1 _1 N' \+ b8 @6 X, [
* A! T/ a/ N$ w% I0 A
* `& c% L; P5 U/ ?; T2 P8 y图-160拥有14000公里航程& y- @7 Q% `' X$ m5 s& e
1 c' Z1 r5 ~: L而另一方面,如果主要考虑常规战争的需求,航程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但也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航程要求。目前我国轰-6K具备3500公里作战半径,再加上1500公里射程的“空地20”巡航导弹的射程,可以有效攻击关岛。那么新的远程轰炸机至少要能够攻击夏威夷,才有存在价值,也就是说这种飞机至少要有7000-8000公里的航程,这样在携带未来远程巡航导弹的情况下,在核战争条件下也可以勉强够到美国本土。考虑到我国目前大飞机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个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0 f p9 @. ]: A c
( ^8 q4 w. _0 v8 ~* Y2 [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案,要看决策者对未来战略需求的进一步研究了。8 |2 Q0 W/ m- V2 U; E: e+ a) H
6 }! K; n, h8 h+ j; |
其次,从《中国日报》提供的中国军方部分专家的观点来看,目前我空军对轰-6K飞机的主要不满在于飞行速度和航程。新轰炸机的航程需求上面已经提到,那么就要说说飞行速度问题。目前,波音-787跨洋大型客机已经实现了高亚声速巡航,这意味着现代技术下实现高亚声速经济巡航不再是困扰航空业界的难题。通过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新远程轰炸机完全可以实现高亚声速巡航、短时间超声速冲刺的要求,而且通过采用新世纪的航空电子技术,应该比图-160、B-1B这些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飞机具有更好的性能。甚至实现类似EF-2000等飞机“开加力达到超声速,然后用军用推力维持超声速飞行”的“准超声速巡航”技术。3 f# g& W% q+ c) y! R
; Y: j4 {4 z5 A7 a. p3 ?战略轰炸机实现高亚声速巡航或者“准超声速巡航”可以带来提高突防性能,提高打击时间敏感目标能力等好处,应该说还是有相当价值的。至于更早期的T-4、XB-70等战略轰炸机追求的2-3倍声速巡航,在今日条件下仍然会造成在飞机尺寸和其他性能方面过大的牺牲,没有必要。
, ]! {/ d, N3 A. y
/ b$ t: V, M: T
. w) s/ g5 n1 k+ n0 Y; F# kB-1B轰炸机使用的F101发动机推力强劲6 u: j( a' n) B7 W$ H
' s- M; t; h3 _5 |* l8 V( t: K# }! _根据上述两点要求,可以推断中国未来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应该会采用四台发动机——如果需要超声速飞行,就需要增加加力燃烧室的型号。
$ m) ] C4 I9 y6 w1 ]" }& `- |+ o V2 J$ w. O6 D; c
中国的涡扇-10发动机的最初参考对象,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和B-1B轰炸机的F101发动机核心机系出同源。那么,在涡扇-10“太行”基础上发展新轰炸机的发动机完全可行。我国涡扇-15发动机目前研制工作也正顺利进行,但如果考虑到新轰炸机现在就要开始设计研制,那么可选用的发动机或许也只有涡扇-10“太行”了。$ {" y! O0 R: N
8 W4 }' Y: A! L& }6 Y6 d$ y0 I
如果使用4台“太行”发动机,中国的新轰炸机将具备比B-1B飞机更好的性能。
+ H' t; c: n; q! x$ J1 ?( C1 V) z% ^) }9 A; ~0 A
而且,由于现代条件下战略轰炸机主要使用巡航导弹实施防区外打击,不必如B-1B当初设计时那样还要考虑超低空突防等性能,新轰炸机的许多设计还可以再简化一些。某种程度上,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新轰炸机会更接近图-160。 B! k: l' K9 Z/ H; r
: z% f, s7 g# \2 S* a9 T, z
/ m. ~" K; T" a* W2 m
苏-27爱好者网站编造的T-12战略轰炸机,其实是用苏-27模型改造来的,不过它的一些设计特征或许与未来的战略轰炸机有相似之处( I+ }; @ u U4 s( R7 A
+ s9 K- D4 f# H* |1 D7 v& a3 s《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楠在接受《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认为我国可以参考苏联图-160轰炸机研制新一代轰炸机,但取消其变后掠翼设计。这是航空专家角度看来的合理选择。
$ k9 m1 n( P7 j5 e1 w4 |, \
% x. V) R' c9 A笔者想起几年前国外一个苏-27爱好者网站的“愚人节”新闻,称在苏霍伊公司的故纸堆里挖到了一种代号T-12的战略轰炸机方案,还制作了模型。这大致是一架按比例放大了的苏-27战斗机,装有4台发动机,在两侧机翼下有大型挂架,携带图-22M轰炸机所使用的AS-6“王鱼”导弹。
8 m' X9 n1 y/ U: u; z9 E3 U
2 X) g5 p9 H P8 k虽然这只是一个爱好者的臆想,但类似这样的设计或许确实可以成为一种战略轰炸机的方案——当然,绝不可能做成他们的那个模型“按比例放大苏-27”的样子,不论是气动还是机体结构都必须重新设计,最后完成的飞机也肯定不会是“按比例放大的苏-27”的形象。
5 I. r+ x0 g% N9 U* I( X% G8 [
9 ^, ?8 T9 E$ f1 l0 H* H) O但随着现代空气动力学和飞机结构技术的进步水平来看,尤其是图-160轰炸机的外形来看,翼身融合体、腹部进气、四台发动机、中等后掠角机翼、大边条、正常式气动布局等这些外形特征出现在未来的远程超声速战略轰炸机上完全可行,而且甚至可以说是追求飞行性能的超声速轰炸机的必然外形设计。( M3 W! s9 x1 i& \. B
# C* }* F* Y" n: U
! H- D* [% I, `' l! }% ]3 e
苏联T-4M战略轰炸机方案,这个不是恶搞的,而是确有此计划,可以视为图-160诞生前的类似尝试
8 ]( J, N+ ] H; R8 M5 Z5 W5 m- i# j/ K C2 c, p
翼身融合体设计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腹部可以设置十分宽大的弹舱,这样就不必在机翼下安排太多外挂,在需要执行远程飞行任务时,武器全部内置,可以大大降低飞机飞行阻力,对航程的贡献是很大的。至于这样的设计增加机内容积对航程的好处,就更不必说了,苏-27系列一直到最近的苏-35飞机才开始考虑设计外挂副油箱,就是对这方面好处的最佳注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