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494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8 14: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79/85狙的原理、结构、战术性能等方面与SVD基本相同,都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4倍光学瞄准镜等,也配有可卸式多功能刺刀,既可用于白刃战,还能用来剪切铁丝,甚至锯断钢条。但奇怪的是,79/85狙射击精度上一直逊于苏联原装货。& `, o) Y. g$ A
原来,中国军工人员起初并不知道该枪需要发射专用的7N1狙击弹才能保证精度,在对79/85狙试射时用的仍为53式普通**弹,而且验收时采用了衡量56式半自动**的R50指标(某一距离内一定数量的射弹,取50%的弹着点测量散布半径),而非精度要求更高的R100指标(取全部弹着点测量散布半径),导致这2种仿制狙击**的射击精度要逊于SVD." b4 e, D+ T0 k
53式**弹一般用作机枪弹,威力巨大,在3000米外仍有杀伤力。但在短兵相接的100米以内狙击距离上,其由于弹头停止作用过小,优势就变成了劣势,击中敌非要害部位后往往形成贯穿伤,难以一击致命。从实战来看,79/85狙对500米外的远距离目标,首发命中几率不高,经常需要先试射再修正弹道偏差,而敌人也不是傻子,大多数情况下此举会打草惊蛇。
6 Q+ }+ g2 z/ K N 虽然后来中方也意识到狙击弹的问题,但考虑到中越战火渐熄,新一代****也已在研,为79/85狙单独开发生产专用高精度狙击弹在成本上不太划算,就没在这方面继续费工夫。
$ \: O. ?3 r2 s0 H } 在当时,狙击**绝对是很金贵的装备,只有一线步兵和侦察分队才能配发1到2支狙击**。尽管数量不多,却在两山轮战期间,给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惧。例如在老山战区八里河东山前方被誉为“80年代上甘岭”的1145.4高地,1987年底曾有后方记者从这里的前沿哨所通过射击口向敌方观察,发现越军阵地上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5 d" L/ |: z; E8 E# @经了解才得知,对面越军在数载交手过程中,早已被我军狙击手打得吓破了胆,根本不敢轻易露头。特别是被誉为“老山第一杀手”的解放军狙击手向小平(如图所示),曾在40多天时间里,用31发**打死30个敌人,剩下1个被**击中头部成了植物人(一说为用30发**,毙敌28人,伤2人)。从当时截获的敌方信息得知,**全部从阵亡越军的头部或胸部穿过。图为向小平正在包扎受伤的手,他于1988年5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z O$ _. I, q1 t" k6 ?
再讲一个战例。1985年5月31日,越军出动4个加强营猛攻老山我67军199师前沿阵地。其中,坚守在距敌最近的138高地的是199师某团5班,该班配备了1支狙击**,由班长负责使用。6月3日,5班长带着1名战士,提上狙击**潜伏在阵地前突出部的一道天然石缝中隐蔽待敌。图为前线战士与用作诱骗越军狙击手的假人“合影”留念。, C) K+ o" c5 U5 _
此前他们注意到,对面越军最近经常派出2个班兵力摸到距我方阵地约150米远的一处天然溶洞,估计是想伺机对我阵地发动偷袭。经过2个小时潜伏,5班长发现几名越军爬出洞口,哈着腰四处张望观察,他屏住呼吸果断瞄准击发,连续速射,一举击毙越军3人。就这样,短短5天内,5班长先后毙伤越军10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