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6-7-30 09:36 编辑 - E G5 V% s0 E: f' ]$ A; _
' x; b* d' Y- g+ g& @+ k/ a
# Y( \$ |# l" m ]
绿皮车(二) 如影相随绿皮车 9 m& H2 ]# e( M" z6 F- s
部队驻地在大兴安岭深处,我们团更是深入到了兴安岭内蒙境内,离设在黑龙江嫩江县的总部很远,出行大多靠绿皮车。 当时道路很差,基本是机耕道,汽车逢雨泥泞难行,再加上还要过一条江,开江的季节从江面搭建的浮桥通过,在即将入冬的季节,浮桥是要拆掉的,以防结冰冻坏。冬天里,江面结冰,车是可以通行无阻的。所以陆路出行很是艰难,分季节,不像坐火车,一般是安全定点的。 我新兵连下来后,就在政治处做书记员工作,经常要去总部取送材料,乘绿皮车出行成了常事。不同季节里绿皮车穿行在兴安岭深处的景致,至今让我回味。它哐镗哐镗的穿过两边山丘上长满松林和白桦林带的山涧,呜呜鸣叫着,吐出一股浓厚的烟雾,慢慢的消散在湛蓝的天空。远远地拐着弯,或者出现在你的眼前,或者逃离你的视线,哐镗哐镗而去,身旁留下一片静穆,说个话都会自己惊着自己。冬天里,绿皮车就像一只饱蘸浓墨的巨笔,在雪白的大地上刷出一道浓重的笔墨;夏天里,在翠绿的大地上,呼啸着奔腾着,给原野平添了更多的喧闹;当秋风染黄了白桦林,绿皮车穿行而过,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美丽的景致,任由你去想象。 而在列车里,永远上演着查票,补票,罚款,列车员恶声恶语的吼叫和乘客颤颤惊惊的祈求,最后还是在讨价还价中交了罚款,那罚的什么款呢?老百姓带的行李里面有大肉要罚,有蔬菜要罚,有比如大宗的小商品也要罚。那时候,大家出行主要靠绿皮车,带点东西很正常不过了,这也成了列车员发家致富的途径。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也许是当时的铁道系统习惯做法,尤其是在东北。后来好像铁道部出了文件,改变服务,就不再有这样的事了。 那个时候,我是看多了列车员嘴脸。有一次,我去宣传处拿回下发的《毛泽东思想选集》等学习书籍,这是按照干部人数配发的。装了两大 麻袋,列车上查票了,查票员指着麻袋,凶狠的问,谁的?交钱!穿着战士服装的我怯怯地说领书去了,没带钱。他们就要拿几本书走,我说这书有数的,他们翻了翻,看没什么油水,也就走了。还有一次,管理员去嫩江取大家的津贴,当时江快开化了,汽车是去不了的,只有坐绿皮车,去了好几个“跟班”,还带了“家伙”。回来的时候,钱用麻袋装了,看是不经意的放在行李架上,其实大家都从不同角度注视着麻袋。查票的来了,问是谁的,协理员说我的。查票员用手摸着麻袋要打开看。管理员站起来用一只手阻挡说,不能动!另一只手不自觉间向腰间摸去,几个“跟班”也走了过来,查票员一看这阵势,也就没有坚持。后来管理员回忆说,他当时可是出了一身的汗。 我在年复一年的绿皮车哐镗哐镗声中度过,经历了两年的接新兵,送老兵,站台上有过欢笑也洒过眼泪,这其中包括了两年后我探家时候没有买到票,一路站回老家,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对于我来说,现在想来真的是一种磨难,也是我后来得双下肢静脉曲张的一个诱因吧。在第三年秋天,我考上了军校,也是坐着绿皮车离开北大荒军营,经过北京,前去军校报名的。谁又想到,在北京车站,竟然被一伙票贩子坑苦了,本来几十块钱的车票,花了我三百多,当时由于急着去学校报到,也就“心甘情愿”了。 毕业了,又坐着绿皮车回到了原来的部队。在多年的工作期间,虽然已经是干部了,可以享受卧铺待遇,可回家仍买座票,没有,还是站着回家。直到那一年去接兵,部队统一行动,首次享受了卧铺,真舒服!这以后,就再也不能忍受硬座了,每次长途出行,必然选择卧铺,托人也要买卧铺!这人呀,就不能享福,一旦习惯,就不能再回到开始的艰苦。 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多年了,坐火车出行的机会就不多了。有几次旅行,坐过火车,条件好得多了,服务质量更好得没的说。现在还有了高铁,那次从北京到天津,感受了一下,确实不错! 绿皮车淡出现实多年以后,铁道部又回归火车颜色为绿色。看到这则新闻,勾起了我对和我军旅息息相关的绿车皮的回忆,就东扯西扯这些,算是对军旅生活的一些回忆吧! 祝每一位有过军旅生活的人们都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在八一将至的日子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