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X0 t5 d6 M) d& |( i- S
3 Q, D: _# N) L7 V% ` X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t0 B6 j0 n# O# @! T, z- f
+ M- p1 f/ r2 P3 W& w) R, S" n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3 Q* y+ E6 K# n d' L- }+ h9 v' {; ~ o
% J" \( z. E+ L9 u) r& G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g% N1 |: T" L6 F5 Y9 I
2 o) [! j4 Z2 S4 y3 f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m4 s! F* C: R3 M% j
y( L+ g- E- D9 H. R8 Y
' v7 g* w! `9 n: i* Y* F9 [
5 E! Z' P. R3 l6 U0 e' e) l: a[赏析]
. n0 i' ^. S ]2 K9 R; Q, B9 A+ A7 U
# \6 G) d) g; W1 X《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诗刊》的创刊号“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讲解》收录。
! C2 m6 r9 N4 i4 A: Z! e0 z6 ^6 O* A1 A" R) d m: R5 h, i0 H' ?9 L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1 P& W9 ?* f9 b% J2 @: S
& A! v& E8 @0 ]4 H) h4 t. q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B) l; x. M. w& b- T4 ^
0 @% R* U' `+ ?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 K* m, ^! L7 I# X( B6 d, t! Y5 m* g2 n0 @0 V/ [
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1 e' [1 x. A% s$ C+ W% i
% M0 b; Z2 k O7 f" u# m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经验 +60 |
津贴 +80 |
收起
理由
|
编外副班长
| |
+ 2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清19
| + 60 |
+ 6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