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b6 L7 r9 P4 h: R1 q2 m4 F' E: v. S* `5 I
我必须坦白:早在这场比赛结束前7分钟,我原本已经准备好了这篇评论的标题——路易斯·恩里克永远无法如瓜迪奥拉般被铭记。尽管同样荣誉等身,但瓜迪奥拉在离开巴萨时已是大师,而路易斯·恩里克却鲜有下家。% n/ K2 O6 ?5 M3 e
: B) h) O) {) z6 l+ H
我那套自以为是的结论,瞬间瓦解。内马尔的点球以及塞尔吉·罗贝托的读秒绝杀,让我原本的标题,失去了意义。因为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无力回天时,巴萨用一种史诗般的方式,让我们见识了奇迹的力量。+ K1 D# C5 p6 ^6 Y4 f# K
, L$ F8 t# y% G, i: V$ ~
关于比赛结果,有很多种解释。大巴黎从教练到球员们的自满心态,就是其中之一。从比赛第一分钟开始,大巴黎就失去了第一回合的光彩。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饥饿感:赛前我借工作之便,和巴黎圣日耳曼的几个老朋友打了招呼。他们的语气格外轻松,给人一种“打平即出线”的泄气感。看球经历告诉我,打平即出线是一种危险的心态。因为场地另一边的巴萨,不会放弃抵抗。
# w ]* |6 z9 j, |& `0 v" T; T7 W3 T) P; l6 _
当然,任何重要时刻也总会有一名配角横空出世,助历史发展一臂之力——比如裁判。即便作为巴萨球迷,我也能清楚地感觉到他的明显偏袒。91分钟的点球,以及对内马尔的宽恕,都在为之后的爆发储蓄能量;另一名配角塞尔吉·罗贝托——整个赛季被无数媒体口诛笔伐的平庸之辈,则在最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最正确的位置上。
. O$ n: V& }0 Y0 {1 y9 K4 I+ t$ D: V
足球如人生,我们普通人总爱用结果来自圆其说。男人尤其喜欢放马后炮,以此来彰显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掌控力。上述的三条解释中,前两条都能让我原本准备好的评论主题成立:5-1,巴萨淘汰,路易斯·恩里克再见。但第六粒进球,彻底改写了一切,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 U1 f# D6 y( D: x! Q% Q0 b) U. Q
; p! s; W8 q2 Z1 S) a
如何能将这场比赛的逻辑理顺了?我们首先可以从比分入手。欧冠联赛历史上,从未有一支球队能在首回合4球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这是欧冠历史上最伟大的逆转”(莱因克尔语)。尽管比分充满了戏剧性,但其实并非完全出人意料。主流**公司,赛前为6比1的这个比分开出了1赔40的**。这表明,**公司认定巴萨的逆转机会,比球员们口中的1%要高。$ f5 r, R P7 D) k& s3 N6 t
6 t" `4 |, Q; l/ [1 h6 N足球终究是人为的游戏,因此首先巴萨本身必须具备逆转的实力。从2009年开始,每届欧冠冠军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有俱乐部,我想这并不是巧合。巴萨、皇马以及拜仁永远都是夺冠热门。即便**看低,但让他们早早出局,对各方利益并无好处。4 b w4 j4 e7 L$ f0 v9 ^4 e- r* V
* |% E; B( J" S5 U% G! s- h" ~; r/ w; G/ x
( t" v. `% a" h2 S9 n P
老实说,巴萨昨晚踢得并不出色。梅西就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他们的前三粒进球均得益于巴黎后卫的低级失误。**第五次破门的点球,更是来自于主裁的馈赠。巴萨完全没能展现出瓜迪奥拉时代,那种纯技战术层面的优越感。
5 U- \7 M I: l4 l
' d# |; t1 t* v1 V2 @7 y但球员却有着强队专属的优越心理,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球员,而天才的灵光乍现,往往能在几秒钟内改变战局。理论上讲,强队永远存在着逆转的可能性。几年前,一项由曼彻斯特大学发起的研究表明,在争议情况下,裁判的判罚通常受两项因素左右:其中一项是主场因素,而另一项则是强队设定(即两者相比,普遍被认为更应获胜的一方)。巴萨毫无疑问满足这两个条件,点球判罚也的确符合这一理论。
1 i# g0 {( A) Y* L( j
( w7 ~+ h! E& P1 k# j1 M当然我们不得不提及路易斯·恩里克。尽管最终比分让我抛弃了原本准备的标题,但我依然认为恩里克永远无法达到瓜迪奥拉的高度——哪怕球队在联赛中后来居上,反超皇马夺冠。他治下的巴萨不可能在技战术层面达到过去10年的巅峰,同样,他的个性也无法让球迷们心悦诚服,他甚至无法让手下的球员完全信服。
( F) G5 @0 y; G6 ^( D
; _$ T2 _) a9 M: r$ z `撇开这些,只从本场比赛的结果来看,路易斯·恩里克已经足够载入历史。本场排出的3后卫,粗暴而有效,在3后卫战术渐为主流的当下,这场战役日后定会被计入战术荣誉室,被认定是3后卫战术演变的高光时刻。而打入关键进球的塞尔吉·罗贝托,恐怕也是唯一一个由路易斯·恩里克一手提拔的本土青训
4 {/ w6 f) a* S2 C; \" T# j
+ b5 F8 i& U/ y9 Z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对于本场比赛的过分解读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日后我们记住的无非是巴萨打入第六球后的激动狂喜,以及大巴黎完成一粒客场进球后,球迷们撕心裂肺的绝望。
9 m/ x5 p" X2 c4 T. K% e
/ I y1 w2 A0 l0 d* _3 J5 A即便你不是巴萨球迷,也无法不为这样的剧情心潮澎湃。赛前赛后再多的评述,都不及此时此刻的激动情绪——足球说到底,还是一项主观享受的运动。8 X' J/ t# P O" Y& ?2 F$ I& U2 B5 N5 h
, i, i! F' F! j1 k# k我很庆幸自己见证了历史,我很幸运自己能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陌生人,有着95分钟同样的心跳频率。我要感谢足球,即便我不得不为此重写一篇评论。8 ~- C. h7 k9 h T2 e& l
) p* T) n W; F1 B2 U1 ^6 t" ^文/Martin Del Palacio (发自巴塞罗那纽坎普球场)
- G$ D5 g% J6 Y$ t; e作者简介:FIFA记者,《世界足球》、《四四二》、《体育画报》、《踢球者》特约评论员,拉美著名体育媒体人。0 G( t8 h9 ?* M# v" b9 G. r; i3 c
译/朱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