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852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意味着“行政执法为主,司法介入不足”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有望改变。
5 v8 M( y1 i7 Z7 s- S8 C6 Y5 s6 x* k/ ]# T1 X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我国公安机关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方面披露,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
8 n5 u* U( C5 u5 H$ N+ J
& n% B! Z* I$ p! s “舌尖上的安全”,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症结,就在于造假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于此背景下,降低食品造假行为的入刑门槛甚至是直接入刑,这些年学界、商界乃至媒体,都多有呼吁。
C" h' z; c$ h. \
3 d# P, S5 i& Y O. n& e" b 今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专门召开专家会议,专题研讨全面贯彻落实“处罚到人”与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这次公安部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可谓与之呼应。
6 g* X5 [) h: Y2 I& R4 O5 b i
. W7 Y3 l) V; x1 X: H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将被入刑。而直接入刑,即意味着只要不符合正常的生产流程和食品安全标准,不管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如何,生产者都将被刑事处罚。这客观上将进一步凸显食品造假的“结果犯”性质。/ u" p+ V3 [$ a+ N3 Z7 _4 r
" I4 I: s2 X2 ^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意味着“行政执法为主,司法介入不足”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有望改变。
4 v3 F) Z4 y, D& [3 o4 Q$ ~5 N+ L7 x" U F! T7 E& [) t4 Y% t5 ^
在现行的监管模式中,对食品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分行政处罚问责和刑事问责两种手段。若违法行为达不到刑事问责标准,由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达到刑事问责标准,则由先期立案调查的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或者由公安部门直接立案调查,启动刑事问责程序。
2 y! C+ g7 D! o7 j- I* x5 y2 [, S* k9 E5 U% ?, N, q$ T
而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后,公安部门可直接查处更多的食品造假行为,有更多的食品造假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对食品造假者会形成更大的惩戒力、震慑力。这也跟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吻合。: h( H. E w' } _+ j `+ U7 W
8 M4 W/ T) `/ M% ` 就眼下看,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还需做好铺垫。这就包括,要做好“违法行为范围铺垫”。按造假部位,食品造假可分为内在质量造假(如使用不合格原料、非法添加剂等)、外在造假(如包装、标签、宣传造假);按造假程度,可分为轻微造假、严重造假。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应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先从食品内在质量造假入手,也先从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食品造假行为着手。
3 B4 e2 I2 K9 G5 S I5 V& N: x& a; r& b2 |
还要做好“刑责宣传铺垫”。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前,在生效缓冲期内广泛宣传入刑规定,让食品从业人员普遍知晓,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推行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能事半功倍。
" X; o6 k# x* V+ o- S' l. N8 T& e8 k0 ~9 ^" l' N
而在公安部门监管视野和掌握的食品造假线索,受限于警力等的情况下,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应该畅通与公安部门的食品造假线索移送机制,为食品造假直接入刑**监管资源。
- R2 D* i( P: g: ~/ ?' z+ ^/ j& ^% k) |2 Q
有了这些铺垫,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能具备更好的条件,更有力地撬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整体完善与升格。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