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6 1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甲 发表于 2017-6-2 09:41, L; v5 ]) ^& W) F7 Y0 u s
一篇难得的纪念亲人的文章。
1 f U7 c/ {4 v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8 u) _2 `7 v' N' Z# ^ ^. f
一是关于叔叔饿了偷生产队南瓜的事,爷爷用棍子抽他, ... 1 C5 f8 @3 r, v4 M2 {0 E0 U
这是一篇写家风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文章,也是纪实手法。您说的偷南瓜事,在一般人眼里是小事,小孩玩皮、饥饿,但在祖父眼里,这就是大事,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行问题,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住一个偷牛与偷针判同罪的典故,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能说明教子严格,并不是有意抬高祖父。再就是新旧社会对比,我并没有刻意去对比,而是写目不识丁的祖父对教育有长远的认识,通过反衬写法,他悟出了读书能改变子女命运的深刻道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祖父身传言教,父辈们现在就是种田或打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至于现在农村状况,与我文章似乎没有关系。谢谢精彩点评{:1_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