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9-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征 于 2020-9-3 18:31 编辑
' A- D/ F1 e1 [) N2 Z" }2 U! x! q/ z6 C; k$ F- }
这是一起典型的例子。5 _ R7 b$ E# y N; q0 c
有人把新制度的宝押在能够淘汰不想干的,留下真正想干的愿望上,但他们可否知道,现在的机制能否做得到?如果遇到一个任性的1、2号或者一个抄蛋的班子,怎么办?
3 ?1 j+ [* }: `5 F. L9 } 这位36岁团职中校,按常理是算比较优秀的了,也表达了想长干的愿望,却也无法预料后面的六年如何能够留下来。事实上,当一种具备正向的机制的制度体系没有明显硬化并示范起来时,那个预期中的宝恐怕是概率性的。
f! A5 M' w5 b# y, Y, H( \ 36岁团到地方,管不管有领导职务,都不算晚,还是有时间干一番事的。如果再迟上几年,就不建议转了。
1 F1 O W5 [2 f- G' W$ Z( g h+ s8 N* Q$ w8 X/ V. }; |
; |) i0 L* Y5 Q3 K*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