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7-27 16: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v$ N8 K; s$ m7 c( A
搜索或输入网址
, ~2 C# S- A! \# F1 y8 B* Z打开APP
1 l4 ~/ @ r9 t* p. @8 N. t今日头条
/ A# {/ x, c V# @APP内打开1 [6 Q [) z9 z7 r
去首页5 j# s0 T5 K) t
今日头条
. k/ E/ k9 G) }今日头条
d0 w( A& N, l7 e2 x9 i' T) o) }. g2 l曾 言 部队清房的初衷是清理整治“多处占房、重复购房
4 i5 p }7 o; i: N( q: [1 C9 J
' z! p3 H( L. J. Z! X" A揭锅美食
# L7 [3 f+ c9 ?$ S8 l" b9 y6 P关注3 j4 R' Q8 t/ E% }. ?3 z
2024.7.27% v& A9 w7 F! ^* t, ]9 ]( T
曾 言7 ^1 N( p' c7 @# C" G. T
+ f9 |% K! m8 n2 i4 C* q0 C部队清房的初衷是清理整治“多处占房、重复购房、超标准建房和低价售房”等住房违规问题,并严格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进行。这样清房,大家都赞同、支持。但令人不解的是,近年来一些单位的清房行动已违背初衷,将“清理违规住房”硬生生搞成“违规清理军转住房”。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但根子在《军队公寓住房管理办法》(军办发〔2023〕35号,简称“35号文”)。为什么“35号文”不被认可?是军转干部矫情难缠?还是“35号文”确有硬伤?让我们一探究竟。5 ]. e3 ?. |6 p6 ]3 o7 C! ^
; s; y$ t. A% D: O7 }一、制文依据不完整- m& _8 p, b0 }- v. V, H
- @# B t- R1 X4 R' r$ `5 T* p' T8 J
一般说来,制定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主要依据应该是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文件,开头总要阐述制文的目的、意义、用意、依据等内容。这是“35号文”第一条:“为了规范军队公寓住房管理工作,提高公寓住房保障效益,满足军人履职需要,根据《军人住房待遇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认真研读发现,该条的制文依据太过单薄,《军人住房待遇管理规定》的制发单位、颁布时间、发文字号均未说明。基于公寓住房管理办法既关乎现役军人住房待遇,也关乎军转干部住房权益,必须平衡好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的利益关系。以一个“规定”作为制定公寓住房管理办法的唯一依据,显然不全面、不权威。如果能以《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国办发〔2000〕62号)等作为文件起草依据,则文件就会严谨缜密,贴近实际,切实可行。
' R7 \1 y8 f0 p' x$ \* M, V* C1 w: G
二、“溯及力”界定不清晰! j0 f3 n! Q+ s, c3 A2 b
I `" L$ X7 v/ R7 t“法不溯及既往”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只能适用于其颁布生效之后的行为和事件,而不能适用于法律颁布生效之前的行为和事件,也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规定去约束人们昨天的行为。我国《立法法》第104条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军事立法工作条例》第64条也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军事规范性文件不溯及既往。# v- X2 A& K7 V6 K, l, w1 L
6 u/ Z7 p' a4 p但“35号文”没有清晰界定文件的“溯及力”,没有明确“老人老办法”基本原则,甚至把军转住房未保障问题与现役军人住房紧张的现实问题对立起来,因而导致部队清房中出现扩大清退范围等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清退范围扩大到2023年5月22日以前滞留营区几十年的军转干部。而这些军转干部当年分得并居住的现住房,是国家和军队政策都允许的,是他们的合法福利。现在部队要清房,突然要拿走这个福利,却不给安置补偿,未免不近人情,简单粗暴。特别是扩大清退范围,显然违反“法不溯及既往”法治原则。
# D( h1 ?) c5 S# J
1 P( V) J { H6 i: i3 f三、三大文件政策未提及
/ @7 h% y$ B8 L5 U$ Z4 W, ]* u6 |4 p x3 a$ i) G
军转干部住房保障本来有国家政策支撑,位阶高、效力大且至今仍然有效的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 号);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国办发〔2000〕62号);中央军委《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1999〕19号)。这三大文件都明确规定要对军转干部住房给予保障,主要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现有住房或者租住周转住房,以及修建自有住房等方式解决。军委19号文(二十二)规定,对现居住在公寓区的其他非在职人员,应逐步采取调整、置换、安排购房等办法迁出。这就为解决军转保障住房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军转干部家庭从营区有序迁出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解决办法。
3 U& A! E5 D" l- O9 f& q8 W
8 J! b! ]2 m6 g; {然而,“35号文”始终没有提及上述三大文件,也没有就滞留营区军转干部住房如何调整、置换、安排购房以及货币化补偿安置等作出明确规定。在没有与地方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协商、对接移交军转住房保障事项的情况下,单方面强势推进清退军转干部家庭现住房或按商品房市场平均价加收高房租,事实上不承认国家和军队有关军转住房保障的政策,损害了军转干部的合法权益。为此,广大军转干部无不感到疑惑:三大文件废止了吗?为什么不落实?我们的合法住房权益就这样不明不白被剥夺了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