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老家在黄陂

[版主发布] 漠北之战议得失(跟帖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9 1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中多有才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395

发表于 2015-7-1 15: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漠北决战,西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是汉武帝反击匈奴作战的最高峰。虽消耗巨大,但得大于失。4 k. K7 M+ |$ e4 `, r1 [# J0 a. B
  此战,骑兵集团战略的创举,青年将领的崛起,西北边防的巩固,等等闪光之处永载史册。没有此战,就没有繁荣的丝绸之路,就没有今天广袤的西北战区。如今,在兰州、河西走廊,有不少霍去病雕像,人们没有忘记这位青年英雄。
7 a. J0 P: e4 B; Z+ |- M, l& s  漠北决战,是汉武帝前期五次反击匈奴作战的第五次战役,后期又进行了六次战役(多以失败告终),不能把后面的失加在漠北之战,更不能把西汉衰落归于漠北之战。为什么中国军事史要分前五次和后六次,就是要区分看待。
: l5 m/ Y+ U( ^. i0 }  敢战才可胜!备战才可胜!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老家在黄陂 + 50 + 50 见解独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1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准备抽时间谈谈我对这次战役的看法,总体思路是根据看电视剧《汉武大帝》心得而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0 收起 理由
老家在黄陂 + 8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讨论漠北决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汉武帝刘彻会发动这么一场耗费巨大的战役,只有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谈得上得与失。所以我今天就漠北之战发生的前因后果向朋友们做个简单的概述,为了能完整的讲述,我自拟了一个题目叫“人因梦想而伟大”。
+ i7 P3 }& K! D1 n  `% F3 k) Y, ], X8 Q7 j( g) X

* Q3 W% H, a3 U+ x8 d# @+ G" l8 u
人,因梦想而伟大      

2 ]# b+ X( Q  i. ?0 u+ m8 I
. J) k, _+ P2 ?                                               
/ w" K# J2 `: a9 Q) c4 {0 x$ z                                                                                                                              文/普罗旺斯的蓝
% K) m1 Y/ X: x) E/ Q: r- x
- ?9 y3 }: u6 K【起因】. G' X* N/ I2 }! I
说起匈奴人自从先秦起就不断剽掠内地,秦始皇为防止他们的烧杀抢掠,不仅修长城还派重兵屯垦戍边,以期保证内地的安全。秦末汉初匈奴人趁内地战乱不止,侵占千里河朔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大草原。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地方距离秦汉时的都城咸阳和长安都不远,这等于在朝廷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都有兵临城下的危险。汉高祖刘邦也清楚匈奴人在国家心脏位置插入了一颗钉子,所以想拔出这颗钉子,就带领几十万汉军讨伐匈奴,结果误中奸计在平城的白登山被匈奴人围困了七天七夜,后来用谋士的建议向匈奴王的王后行贿,刘邦才得以脱身。此事也让刘邦这个草莽枭雄明白消灭匈奴不是件容易的事,得从长计议,但为了阻止匈奴人南下袭扰内地,保障边境安宁,只能采用和亲的政策。所谓和亲就是选宫内女子冠以公主名号,再搭上金银财宝、酒肉粮食送给匈奴,用以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一种手段。
  x8 w& z- O9 _( a* A5 a
4 s/ O4 D' e  ]到了汉文帝、景帝时期也基本是采用和亲的方针对待匈奴,而匈奴人也摸准了汉朝皇帝的脾气,每次剽掠边境城镇之后,就向汉朝廷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不说,赔了金银财帛还要女人。汉朝的皇帝也只能一次次的忍气吞声一次次的满足匈奴人的要求,这种情况已经陷入恶性循环,那就是劫掠--赔偿--再劫掠--再赔偿的怪圈。匈奴人这种贪得无厌的嘴脸深深的刺激少年时期的刘彻,最让他痛苦的是他的父亲--汉景帝刘启把小刘彻的亲姐姐送给了当时的匈奴大单于(也是匈奴皇帝)为妻,这也往刘彻幼小的心理埋下了复仇的种子。用他的话说是与匈奴人的国恨家仇不共戴天,所以这也是刘彻成为皇帝后,做所有事情的总目标--消灭匈奴。
3 j% C. l2 s7 U$ ?, p2 F: B+ N
% y8 p9 Z' L5 y  O( M$ U【准备】
0 c9 q  u4 L* e, q刘彻即位后并没有马上实施打击匈奴的计划,而是内修政理、外敷强敌,继续执行父祖的和亲政策,维护边境的安宁。内修政理说白了就是理顺朝廷内部的各种关系。
4 P+ v# o$ t# E, m
' e" M, \/ v0 n  T6 l: [刘彻少年登基朝廷内部派系盘根错节,有太皇太后窦家、皇太后王家、国舅田家以及诸侯、士绅、豪强家族,他们既对少年天子成长有利,又阻碍刘彻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经过几年的坚韧卓绝的斗智斗勇,终于摆平了各种外戚势力,消除了诸侯、豪强可能对国家的颠覆,集朝廷各项大权于一身,做好了与匈奴开战的序幕。
' s: Q1 D9 ~# d1 r  R; l$ [' j. N$ \# T# s& D% t
第一,经济准备。首先重用善于理财的桑弘羊,开源节流使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修整漕渠、劝课农桑、普及铁制农具提高农业粮食产量;改革币制,把酒类、盐类、铁器经营权收归国有。其次,消弱各个诸侯国,减少朝廷的财政支出。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进一步打压诸侯国的势力范围,对于作奸犯科的诸侯国王依法治罪,取消封地没收财产,进一步实行推恩令把一个诸侯国分为多个,让他们自己逐渐消亡。再次,打击各地的豪强势力。汉武帝曾明确指出“各地的豪强游侠实力,实为黑恶势力,必须予以剪除”。把他们有罪的抄家灭族,无大恶的全部迁徙到刘彻的阴宅茂陵就近看管起来。# c' i  c  m0 p0 E) l
9 m; W# h9 b+ g# c4 a9 ^
第二,军事准备。首先大胆启用骑奴出身的卫青等一系列年轻将领,这些年轻将领一经看中就马上擢拔到军中关键位置重点培养。由于汉朝军队以前打江山时主要靠的是步兵和车兵,对骑兵的运用和骑兵作战战术不精通。用步兵对付匈奴人的骑兵,往往是胜少败多,汉军中的骑兵部队很多都被分散到步兵中使用。就像在二战时期用步兵对抗坦克装甲车,把有限的坦克分散使用一样,不能发挥出坦克和骑兵的冲击优势。其次,针对汉朝国内战马少、战马品种不如匈奴马的问题在全国实行马政。关于改良马种的措施是鼓励商人走私和合法买进,把匈奴马和西域各国的良种马引入内地,在内地鼓励私人养马,国家再出钱收购喂养好的马匹。再次,通过小规模的实战来检验各级将领的才能。汉武帝发动的第一场战争是对闽越国的讨伐,闽越国(今福建地区)首先进攻汉朝的属国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东瓯王向朝廷求救,刘彻就派卫青持节就近调动会稽驻军相救打败了闽越军队。东瓯国也从此归附汉朝。没过几年闽越军又攻击南越国(今广东地区)南越王也向汉朝救援,汉武帝刘彻为了彻底统一南方,为以后打败匈奴解除后顾之忧的考虑排大将韩安国剿灭闽越国后又收降了南越国。
) F( w+ Y( }8 i' a* ~. o% T/ o2 c" A0 C
第三,外交准备。汉武帝为了在即将开展的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战略优势,派出了以张骞为首的外交使团前往西域诸国。战争与外交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一位盟友敌人就多一个方向上的威胁。虽然张骞第一次经过千辛万苦出使西域用了12年才归国,对国内刚开始的对匈奴作战帮助不大,但凿空开路意义是深远的,也使汉武帝彻底打败匈奴人的决心更加坚定,最起码让西域诸国在汉匈最后决战时没有站到匈奴人那一边。
' a5 _8 c- q6 j' B$ N(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7: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击】
4 C( W. C" V- S( u3 C) k汉武帝在经过一系列各项准备之后,特别是消除了国内各种潜伏的隐患之后,他才正式着手对匈奴人的反击。刘彻这人很聪明,他在没有摸清匈奴人战力之前采取的是近乎一种守株待兔的保守打法。在边境小城马邑有一位叫聂壹的走私商人向朝廷建议在马邑设伏,由他去引诱匈奴人进圈套,计划开始是比较成功的,可是当匈奴大单于快走到马邑城下时发现城外的羊群无人看守,就派人把附近一个汉军的亭堡拿下抓回一个活口一问才知道汉军在此设伏,想全歼匈奴军主力部队,大单于遂下令撤兵。汉军也不敢追击撤退的匈奴军队,汉匈关系由此全面破裂,从此汉朝和匈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 o7 s2 J6 d$ \4 z. ]+ m' C- w6 K- {( Z3 @, g2 f3 M
汉武帝从马邑之谋流产的事实中清楚的体会到,打匈奴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也不能靠一次战斗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以他开始分步的实施打击计划。首先,挑选能够敢于向匈奴亮剑的将领。马邑之战之所以一无所获,就是领兵的将领临战怯敌,不敢和匈奴骑兵军队正面对决,将领若无贪生念,士兵必有战死心。不过说实话再与匈奴人大规模战争爆发前,汉军里没有几位能和匈奴骑兵面对面较量的将领,飞将军李广算是里面比较杰出的一位,只是战斗的规模比较小,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只能启用新人来改变这种局面。其次,根据匈奴骑兵的作战样式,汉朝军队也必须改变以前的传统作战模式,从以前全面据点防御转变到依靠据点派出大规模骑兵深入匈奴腹地的战术对抗匈奴骑兵利则进、不利则退游击战的战术模式。从以速战速决思想转变到打持久战、打消耗战,以汉朝雄厚的国力和这个北方游牧民族拼综合实力。再次,从战略战术上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总体的逐步消除匈奴人的实力。先取河南朔方地,解除京都的正面威胁;再打击左右贤王,斩断匈奴王的左膀右臂;次取千里河西走廊,彻底根除匈奴王庭与西域的联系并孤立匈奴王庭,为最终的决战创造条件。
! L" N3 E4 F5 Q  j+ \
+ C7 m3 _3 t, E! O& Y/ Q( w& }4 g汉武帝在第一次派骑兵深入匈奴腹地作战中,就提出分兵四路各自寻找战机,提出在运动中歼敌的思想,他就是想看看哪路将领能体会他的作战思想,结果是卫青的这一路取胜。卫青深入匈奴境内往返八百余里,扫灭匈奴人的圣地龙城,积累了汉军骑兵大胆穿插深入绝境并达到战役目的的经验,同时也让卫青从众多将军中脱颖而出,最后走到汉军统帅的位置打下了基础。: ~3 c7 B& q9 a
5 Q, S, n! F8 u
匈奴单于为了报复汉军对龙城的突袭,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攻击位于汉庭东北部边境城池渔阳和右北平。匈奴主力骑兵攻破了渔阳,攻击了辽西郡杀了辽西太守,造成东北地区重兵压境的局势。匈奴人的打算是想让汉朝把关中地区的兵力调往东北部前线,匈奴军主力在渔阳附近设伏围歼,消灭汉朝援军,然后匈奴军主力挥师向西配合河朔地区的驻军一举南下夺取汉庭都城--长安。可汉武帝刘彻并没有按匈奴单于的设想行事,他将计就计先让李广增援右北平,然后让卫青率主力汉军佯装北上救援渔阳,可半路上改变行军方向,杀向朔方地区。卫青一路向西穿过十数个匈奴人的部落,完成了大迂回,将河朔地区的匈奴人和单于本部分隔开,配合从内地开来的汉军部队南北夹击,一举夺回被匈奴侵占多年的千里河朔大草原,使汉朝都城摆脱了匈奴军骑的直面威胁。从夺回河朔地区开始,汉匈之战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汉武帝的手中,而且有了河朔地区做依托可以养兵屯田、移民筑城,使朔方城成为一个军事要塞,进一步打击匈奴人的前进基地。$ i6 g( ]/ D* H. i4 N
3 Y9 [" ]0 v  h5 F; a% Y
卫青在夺回河朔地区后,就把北部指挥整个汉军的指挥部设在新筑好的朔方城里,因为他的正面就是匈奴单于的单于庭(相当于匈奴的首都),就近指挥对匈奴的战争还可以就近监视单于庭的情况。虽说在后来的的十几年中,汉匈双方对攻不断,但朔方城一直控制在汉庭手里,它成了插入匈奴王庭的一颗钉子,随时有可能刺破匈奴人的心脏。就在卫青坐镇朔方城操练兵马的同时,汉朝又涌现出另一位年轻的将领--霍去病,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亲率轻骑八百余人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获匈奴军数千人,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几年后,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数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几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同时也打开了古丝绸之路的开端。# x: \2 z# w+ u; c, A" r

8 a# ]' P9 s' y0 {此刻匈奴王只剩下本部人马和单于王庭,其周边的保护部落都被汉朝军队消灭殆尽,和匈奴总决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了。而匈奴王为了躲避汉军的兵锋将位于大漠以南的王庭远迁至漠北,在漠南实行坚壁清野还在各处水源地施毒,用以迟滞汉军的进攻。汉武帝为了保障汉军主力十万骑兵能跨沙漠作战,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以五人保障一人的方针总共动员了步卒五十余万、马匹十几万匹随军出征。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远征漠北,原计划由霍去病先选精兵攻击匈奴单于主力,卫青打击左贤王和扫荡匈奴王庭 。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两军对调出塞线路,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越过大漠后却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根据电视剧《汉武大帝》所讲伊稚斜单于想利用卫青速战的心理,在其军团的正面摆出两万多人的战阵转攻为守,把主力部队隐藏在附近树林里。这样既能让汉军的**失去作用,又能利用军阵挫伤汉军的锐气,最后再动用隐藏的主力骑兵以逸待劳攻击卫青军团的背后,造成腹背受敌而打败卫青的汉军。但卫青识破了单于的阴谋,他只排李广的少量汉军去攻阵,以麻痹匈奴人,为其其主力部队左右迂回创造时间。李广老将军果然不辱使命,率领数千精兵冲入阵内与匈奴人展开激烈拼杀,李广本人也战死在阵中。匈奴单于得报后以为汉军主力陷于阵中,急忙率主力杀出,不料陷入卫青军团的包围。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匈奴单于也被羽箭射死,剩下的匈奴残部仓皇逃命。此役卫青军团歼敌近5万余,当卫青面对无数倒在战场上的双方将士,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不禁感叹”尸横片野,残阳如血,胜得如此惨烈,败得如此悲壮“。随后卫青军团追至匈奴的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归来。而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余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兵锋一直逼至瀚海(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此次漠北决战是汉武帝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战役,一举打败匈奴单于骑兵主力。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3 |: [: E) X9 T& y
0 N# q% t% W9 l2 |漠北决战后匈奴在漠南的主力被消灭殆尽,残存部族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而汉军在此战中损失也很大,将士伤亡数万,出征的14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最重要的是对国内财力的消耗几年内都很难复原。4 L# W9 C) B5 ]$ t' x! a
5 f1 V4 M& k, P4 I5 @
最后漠北决战对汉朝的积极意义在于打通了内地到中亚的商路,原先受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汉朝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古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4970

发表于 2015-8-10 1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友哟。历史的漠北之战不好议得失,据说当初教训越南,张劲夫当财政部长不愿意拿出40亿来作军费,邓二代将其撒职,换另外的人支持此自卫反击。美国侵略越南,我们一直支持白眼狼越南,后来两国又反目。你能说当初支持越南不对吗。我们抗美援朝,牺牲多少军人,消耗多少物资,如今白眼狼金三胖登基几年,还不来中国走访。你又能说抗美援朝不对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老家在黄陂 + 50 + 5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淘气的中年人 发表于 2015-8-10 19:577 b, ~. A  M0 E( H; p2 _
战友哟。历史的漠北之战不好议得失,据说当初教训越南,张劲夫当财政部长不愿意拿出40亿来作军费,邓 ...
* l* m7 }# E: k  d; J1 g/ x* U
这个也不能一慨而论,当初支援有支援的道理,现在教训他们也有教训他们的理由。
9 v9 D* C6 o$ ?7 o& p! g总之一句话,听话的有胡萝卜,不听话有大棒伺候。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395

发表于 2015-8-10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罗旺斯的蓝 发表于 2015-8-9 10:45
( ~4 H- }$ p' q# c/ k5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准备抽时间谈谈我对这次战役的看法,总体思路是根据看电视剧《汉武大帝》心得而来的。
5 o9 l% o3 Q# ]9 N# }
普版主:历史问题用电视剧来论证,似乎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1 22: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溪岩 发表于 2015-8-10 21:16
" Q+ |5 n: I; J普版主:历史问题用电视剧来论证,似乎不妥?

2 K- `/ Z  o. {7 l7 P0 I感觉两千年前的事,谁的话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不管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是一家之言,我们也不必去深究,都姑妄听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15: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战是最佳的选择,不战则匈奴连年寇边,对国力的损耗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主守的话对国家和国民的信心都是极大的打击,明朝之败不就如此吗。至于战争的消耗对经济的影响确实无奈,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与民休息之一途了吧。

点评

刘彻结合当时的国家实力,提倡一句古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发表于 2015-9-2 22:12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普罗旺斯的蓝 + 20 感谢您精彩的回复!加分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0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9: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漠北之战众说纷纭,功过评价不一,但不可争议的事实是1、给汉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2创造出了卫青,霍去病的英雄故事并留名青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30 收起 理由
老家在黄陂 + 30 + 30 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2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夏秋冬1003 发表于 2016-1-18 09:59* r6 S8 O+ j6 |8 [0 N8 L: e9 E& g1 I' h
漠北之战众说纷纭,功过评价不一,但不可争议的事实是1、给汉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2创造出了卫青,霍去病的 ...
* U4 }) r9 K: w: f/ ~
        欢迎朋友参与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3: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匈之战或讲漠北之战的最大意义在于解除了汉民族的外部生存危机,为汉民族争得了一个生存空间,换来了发展时间!如果没有汉朝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或任由匈奴坐大,华夏版图将不是现在这样!汉民族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站在历史长河上来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这个付出是值得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普罗旺斯的蓝 + 4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打败了敌人,自己也伤了元气。致使西汉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败得失不能脱离形势去谈,文景之治后,国家和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有了战争储备,有了强君猛将,可以一战了。打一次换取几百年的大致和平也值了。漠北之战削弱了匈奴实力,其实为隋代彻底征服匈奴奠定了基础。战争的人员伤亡、财力消耗和社会生产力降低是不可避免的,伟大的胜利必然有伟大的牺牲。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普罗旺斯的蓝 + 40 + 20 中肯的评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07: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漠北之战历经千年,借鉴意义远未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漠北之战削弱了西汉的国力,给西汉的衰败买下伏笔,但是若没有漠北之战痛击匈奴,今天的历史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漠北之战削弱了西汉的国力,给西汉的衰败买下伏笔,但是若没有漠北之战痛击匈奴,今天的历史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9: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