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少、乱加“料”…关于煲汤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 T" ~$ [7 C1 V' X6 `) K8 N7 I4 W0 d U' s \7 F" a8 C
- m e. }( Z' n* `/ x& C5 v2 t
很多人都知道,喝一碗热汤,能补充多种营养,但要想煲出一锅美味的汤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本期,《生命时报》记者请来中国**协会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帮大家列出煲汤时常犯的几个错误。: [# c$ [2 b( h7 n( W. P
( o4 b. ^( M0 Z, z第二,煲太久。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d' T: O' e* L2 f
* {5 x2 |8 E2 G( I* M2 B Q2 U k第三,乱加“料”。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6 N7 i8 N% i2 {3 x/ P m
' H$ g% v( p3 w1 e第四,早加盐。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5 a/ b) G. ^% T3 [8 h& Z+ y" O: T/ @$ h4 o# W 第五,汤大沸。煲汤时,开始时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 ' ~) e* g. o/ S9 z. J& X4 l# E5 ?2 i9 |0 F 第六,调料杂。“多放调料提味儿”也是煲汤中的一大误区。调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一般来说,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和花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