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秋”、“国庆”历来是一年当中的拐点,过了这个日子,随着“百日安全大竞赛”的开始,这一年的收尾阶段也就到来了。无论我们怎样繁忙,或者怎样慵懒,也都不得不正式开始考虑那个重要而严肃的问题了:今年,我是该走,还是再留一年呢? 而2019年的这个年底也注定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因为按照军改方案,2020.3会是一个“关门”的时间节点。虽然说由于某些因素,军改的整个计划后延了,但官方声音从来都是在讲“2020年前完成主干方面改革”,何为主干?我理解是那些起决定性、基础性、长远性作用的大政方针方面。军官的进退走留作为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能不是主干,也就是说,2020年前应该会有大的方向、原则出来。甚至也并不排除,在“大庆”顺利结束之后,会有一些政策率先**。 这样说可能显得有点故弄玄虚、过于复杂。简单点吧,进退走留方面,2019年底的这次转业工作,可能会是军改期间按照现有模式开来的最后一班车了。形象一点,这最后一班车还是传统的大客车,再往后,开来的可能就是中巴车了,而且乘客的等时恐怕还会从30分钟变到40分钟说不定。 从数量规模上,2019年作为军改主干改革的最后一年,在裁剪30万员额已经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转业指标最多会与2018持平,很大可能会继续缩减。不仅是因为精简任务的基本完成,也因为职业化建设的目标就是鼓励“想干也能干的在部队长期干”,还因为前两年确实因为一些原因流失了不少部队需要的骨干人才,这个讯息已经反馈到高层,而必须要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努力了。 在具体门槛上,我们应当注意到三年军改期间推出了一些主动降低门槛的政策,比如自主择业年限由20年降为18年,并且也不再限制职级;安置落户政策在常住户口年限上有了较大放松;甚至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还突破了任干必须满6年的最低退出年限,对此有关方面也睁只眼闭只眼。然而,这一切就快要结束了。 2020.3之后,有人推断这些被降低了的门槛会自动复原,比如自主年限会由18年恢复至20年。以笔者的分析,这种观点可能是过于乐观了。从改革设计目标来看,如果三年期满之后一切又恢复到从前的模样,岂不意味着它是一个阶段性的、而非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革?种种迹象表明,2020.3之后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变化之大恐怕要超出许多人的想像。 我们一时还无法预测那将是具体怎样一种变化,只能通过传说中的“实行军衔制”、“毕业学员起定少尉”、“少校以上可以逐月领取退役金”、“中校以上可以退休”、“实行直通车式安置”,以及已经实行的“扩大社招文职人员规模”、“师以上干部不批自主择业”、“营主官高定副团”、“技术干部晋升政策收紧”等等细节,窥探一些蛛丝马迹。 2. 总的来说,改革目的不只是建立一支与完成伟大复兴使命任务相衬的世界一流军队,同时军队和国防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必须与国家其他方面的改革和谐配套,同频共振。为此,我们看待改革和分析改革,就不能只盯着军队那一亩三分地,而必须把视线投向更高更广处。 比如经济发展“新常态”,实际上是指经济进入一个增速变缓、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除非有特殊的战争因素,是不可能大幅提高军费的。于是显而易见,军改之后军人工资待遇可能会有一定提高,但是大幅提高甚至翻番的可能性却是极小的。 再如地方正在进行的公务员改革,主要也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执政效率,稳固执政地位。为了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还进行了职级并行的配套改革。但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岗位设置更加精干与高效,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像过去那样吸收安置大量军转干部,已经不具备条件基础。传统计划安置方式一定会作出重大改变,今年开始的“直通车式安置”可以看作是一种方向性的试水。 再**各种宣传口径这两年一直强调的“鼓励创新创业”、“大力扶持创业就业”,并号召退役军人拿出军人本色,“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已经可以看出一种政策倾向,那就是国家将不再延续过去的“大包大揽”式安置方式,而鼓励退役军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就业。 这些形势背景和政策倾向,必然会投射到未来的军改方向上。相应原则,就是在保持现有军队规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军人素质与军人待遇,通过实行职业化让“想干也能干的人长期干”;退出方式上尽量减少计划安置数量,主要采取干到退休或者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方式,为国家和地方减轻负担。 怎么才能鼓励大家愿意在部队长期干?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给现役涨工资,目前就均位来说已经与全国多数地区的公务员队伍形成比较优势了,当然跟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还不能比;再如医疗方面对军属的优待,下步很可能要把父母、岳父母扩大进来,这更是较之社会绝大多数职业群体的比较优势。 再就是提高退役门槛,拉开现役与退役人员的待遇差距。道理很简单,如果退役之后比现役过得还优越还滋润,如何能让现役安心尽心?于是,退役门槛的提升、计划安置条件的提升,应当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服役最低年限不会比10年更少,甚至还有提升,但是否在低级军官中实行如英军的“初级军官合同制”,这个需要勇气与魄力。计划安置数量会持续减少,并主要与现役期间的贡献挂钩,从“直通车式安置”的对象条件来看,那些立过二等功以上的、在基层重要岗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成为安置重点。 自主方面,就目前来看,18年自主的退役金收入比同级现役只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他们通过再谋一份职业往往能够弥补上这个差距,但要比现役拥有更多自由与幸福感,显然这也是不利于现役稳定的。怎么办?一方面通过设立更多工作性补贴拉大与自主的差距,比如说收入几乎是退役后的两倍;一方面就要延长自主(以后叫逐月领取退役金)年限,比如只有到了传说中的25年,才能拿到目前的80%起算标准。通过一“扬”一“抑”,形成比较优势,激励现役长期干。 有人说,这样的政策或许对年轻和低级别官军不够公平,他们更难走了,可能会带来一定改革阻力。其实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效率,要照顾到一定的公平但不可能只为了公平,何况设计目标本就不希望骨干过早离开。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最大阻力在师以上干部,把他们解决好了,其他的可以通过改变生长军官来源类别以及其他更多灵活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皆不在话下。 3. 看了以上内容,读者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从改革的设计来看,原则与方向是鼓励大家在部队长干的,现役的比较优势较之转业、自主也会越来越大。在可能到来的具体政策上,也无非是采取一“抑”一“扬”的手段。抑,主要是延长年限、抬高门槛;扬,主要是政策激励,待遇保障。 但对于那些确实因为不适应部队、个人家庭存在特殊困难的军官来说,即将到来的这个2019年年底恐怕是最后的比较容易转身的机会了。过了2020.3,一切可能都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决定进退走留的关头,笔者并不能给你明确的建议,因为这取决于个人的决心、能力、家庭等实际情况。但仍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可以提醒: 一定要关注发展大势。特别是不能仅局限于部队里那点头顶上的天空。比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贸易摩擦会带来什么?它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是,钱不再那么好赚了,工作不再那么好找了,求稳成为生活的必需和必要。于是,能够进入和保持在体制之内,就成为一个虽不算最好但一定不算最坏的选择。连续两年社招文职的火爆,其中不乏博士甚至在职的西部地区的公务员来考,不要以为主要是因为情怀与吸引力,而是作为求职最迫切的人群,他们更敏锐而准确地知道风向和潮流在哪里。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实需要与增强后的信心,会促进一个更加强力和有作为的政府形成。强力的有作为的政府意味着对于军队建设的更加重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越来越有可能早日实现。留在军队里所获得的地位、荣誉,甚至仅从医疗、工资等利益保障来看,机会也要大过社会平均与其他职业。文职在过去两年不大受现役欢迎,今后很可能成为一个抢手而不得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为防止其成为“曲线”离开的方式而受到严控。 一定要知己知彼。发现不少现役军官,看待当今的地方态势仍然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更多还处于认为地方“事少钱多好混”的状况,并认为“凭自己在部队的态度和本事,到了地方只能干好不可能干坏”,正是这种错觉影响了他们的最终判断,从而做出了一出去就后悔的选择。实际上,随着从严治党的进一步深入,地方权力部门的日子也不再那么好过,虽然确有一些战友、同学混得风生水起,看起来不仅面子大而且路子宽,但也确实有的触了霉头、丢了公职甚至锒铛入狱。钱多不假,但也分地区;事少好混,那是过去时,地方公务人员的辛苦程度,较以往有所增加,加班、开会、出差成为家常便饭。很多人一转业就被安排去基层扶贫,其艰苦和不能经常回家的程度,跟在部队没什么分别。 自主的也有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甚至也有赔光了转业费的。我们不仅要看他们在外人面前光鲜的一面,也要了解他们不想为人知道的另一面。最主要的,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是不是那块料,心中要有一杆秤。如果本身在部队就混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希望通过转业重新打开一片天空,这种想法多半要落空。但如果自己确有一技之长、又极不习惯部队那种生活方式、渴望自由远胜于获得圈养式的尊崇的,甚至只是为了实现团圆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那完全可以坚定走的决心。 一定要树立一颗平常心。这话的背景是即使决心要走,也未必走得成,此种情况可能会在未来多有出现。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这种历史大潮面前,是既无议价权也更多无选择权的,说无能为力有些消极,但树立一颗平和而淡定之心却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小的波浪,个人的努力挣扎或许有用,面对如此大潮,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乘势而下,随波泛流……你要做的不是战胜浪潮,而是不被落在多数人的身后。 这就是要随时做好准备,被挑选的准备。长留部队,直到够逐月领取退役金和退休的资格,你不可能一直混到那个时候,事实上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淘汰机制也不可能让你混到那个时候,于是倒不如安下心来,踏实做一些不愧良心、于国家有益的事。决心要走,计划安置也是有重点的,你的现役表现、立功情况、一技之长,都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为了远景目标的实现你也要咬牙坚持,决不能再靠“闹转”“混转”达到个人目的了,也达不到。尽职尽责为自己积累转身的资本,并努力拥有一技之长以待挑选,成为最正确的选择。即使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军队,也并非没有意义。 过去那种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的“躺赢”时代再也没有了,不要再有一劳永逸的想法,而应该“随时在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