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5 1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将“慕课”引入军事教育领域,建设并上线了国内第一个自主可控、面向全军官兵开放的“慕课”平台——“梦课”。 R7 M6 Y V, i) z1 Z& u
( q6 P P. t$ Q! b0 U时至今日,全军400多位名师参与教学的“梦课”已吸引了全军32万官兵注册学习;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批共5门“985工程”高校课程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占据了4门。
5 b- O0 \! j! X2 I; u# Q
E* j6 L) d; u! {“‘梦课’已成为全军官兵学习成才的造梦工厂和圆梦舞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大校长杨学军自豪地说。8 p) z! ]3 n. _; O1 v
. h: `9 D. j( }. n7 N' F
军队培育急需人才呼唤超常之举+ c' v2 \) a1 @) H8 ?% a4 ^
$ c2 d: O2 K- B6 S8 E; Y
近年来,随着强军浪潮强势推进,部队对急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传统军事教育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
' W2 z+ [1 U, G# A; W: \( Q2 R
5 q! i& |, L1 z& ?! |' ^3 k( |$ A“解决问题,要向先进理念和模式要战斗力!”2013年,经过调研,国防科大党委将目光聚焦到了刚刚在国内“崭露头角”的慕课上。! h& l3 W: v2 f3 a" N
' F1 Y) A! J& j/ Z* C! h' K
“慕课”以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为基础,授课者将课程拆分成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成十几分钟的多媒体课件,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上即可按需在线学习、随堂测试、完成作业和课程考试;学习者之间还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的讨论交流并获得授课者的指导、解答。
) T& o) h7 @0 p% j0 J
" m. j9 I7 j3 W! |7 F5 z# D2013年5月,国防科大党委成立了由机关业务职能部门和教职工组成的慕课团队,专门制定了军队第一份数字化在线教育三年规划。4 M6 N, n2 }+ n
7 X7 g" M9 M4 I# y1 U1 x2013年6月,国防科大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了融入视频授课、问题研讨、远程辅导、在线考核等功能的“梦课”。+ N# H$ U/ q1 H
: A" F; A. `& Y8 c2013年8月,校政委王建伟带工作组分赴全军部队调研学习需求,强大的学习网络逐步搭建。
1 Q3 Q; Z. Z! t) i0 b: r) y/ y |
0 B1 ~' L" H6 C% l1 n运行3年来,国防科大在“梦课”共上线112门课程,并支持全军13家院校、部队训练机构开课和发布公开课、微课160余门,总计近1万段视频、3万道试题。参学官兵共提问42万余次,院校教师、部队优秀学习者累计回复近19万次,积累学习行为数据1亿余条。
! h+ y) q7 B$ d' y& o! s$ D
6 M; w4 I2 U2 s, M, O' Y2 ]万人超级“课堂”催生以学为中心) B* M6 v: i3 e& q& ~; \3 g
1 }- l9 R D Z; O& s6 v- n; D7 s
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梦课”将以往“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的“需求牵引教学”。3 M0 i8 l C' Q. S4 N3 Q- r9 o
: n9 K% T7 s P0 {对在校学员来说,“梦课”成为了强化学习综合能力的加速器——传统课堂上,课上老师讲,课下学生消化知识;现在,学员在课下通过“梦课”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主要开展师生互动研讨教学。. ]- r; e9 G- X7 |
- [! I$ b5 W/ d+ m对教员来说,“梦课”带来的挑战更具有颠覆性,作为他们拓展为军服务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抓手,将教学科研成果迅速向部队辐射。( c/ B ?0 J1 M) Q* f: v' B7 [
" [/ d! Z! q% [3 x
“以往在校授课,一堂学员最多300人。”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培国说,“现在‘梦课’平台上选修我的《军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全军学员共有上万人,相当于我30多年教的学生的人数总和,我们的‘梦课’团队每天在线辅导时间累积超过12小时。”$ _% a& d2 h$ S
3 U- `* E: `" v7 a! _ j8 I
然而,更令他感到挑战的是来自部队的实战化训练难题。一次线上辅导时,一位海军学员提出:直升机舰上着陆时,舰艇雷达和飞机通信之间产生互扰,怎么解决?9 i. r1 U6 a5 w4 }4 }- H3 x7 e9 a
2 w5 }- S: p: k( P% I2 O3 ~刘培国迅速和这名学员取得线下**,不久后带领专家组奔赴其所在部队展开专题研究攻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S5 U' W6 F. U
, q- p6 K: \" x. s. o# n8 {8 D对与国防科大合作院校和部队来说,“梦课”也拉开了院校间、院校与部队间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大幕。国防科大联合装备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等多家院校,火箭军、北部战区陆军等多家部队单位累计开设“梦课”课程近100个班次。$ C; r$ M0 B$ i) N9 U5 d' t
; ?$ E- ~9 a/ _! W: N" T% ~7 ]! ~
“海量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员与海量官兵高效渗透融合,能引发学习的‘裂变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说,“相信未来‘梦课’将在学习型军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聚变效应’。”
( t% u7 l1 E+ m& d3 y% x2 N6 G$ h/ j- s# J1 |' V, ^- E' p
教学管理“于无形处建奇功”
; \9 g' E) j6 N5 G% j4 j' ]# H. k$ f' Z) Q( r) q: D, ~
在“梦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到底学没学、学习状态怎样?学习成果如何检验?课程相关技术如何确保统一化、标准化?7 s. Q# T. E: Q+ D/ p
) S7 L0 Q: U, w @为此,国防科大制定出台了课程建设与管理、成绩认定、学分认证等办法;完善了支撑数字化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以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技术标准》为基础,制定《军队在线课程建设规范》印发全军;依托社会力量高水平开展平台研发和课程摄制。1 H; U7 H, B& C2 {% e: Y
% z9 M. n! [- ]考试,动辄数万人。在线组织大规模考试方面,一直都是国内外的技术难题。
) V2 j" v2 A* m: q0 }$ Z
, R6 T' G0 @& ` J/ ~; S国防科大经过多轮调研和技术论证,结合部队管理特点和互联网思维建立起了学习诚信体系,创新性地运用虚拟与实体考场相结合、技术机制和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在全军已顺利组织考试5000余场次。5 N5 U# v3 Q( l5 C
( y0 i/ d$ S* }9 r3 D4 H
制度机制建设上,经过两年试点,2015年国防科大出台了《本科“慕课”资源建设及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率先在军队院校中将“慕课”纳入工作量评估、教学奖评选和职称评定等,教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有效调动激发,工作任务结构和工作时间管理被进一步理顺。
. A0 q- ]2 y" G2 g( ]) P2 ~) f) g! [- m; Y% v+ I8 h
“下一步,国防科大‘梦课’将覆盖各军兵种相关专业领域和岗位,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也将成立,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通用认证工作将大力推进。”杨学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