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午小白快速浏览了一下财经新闻,有三篇报道的标题出现了“通缩”一词。这个词是很敏感的一个词,官方很少提及。* x2 v% P8 q4 v, d; f
7 h1 G2 ~" D. A) ?4 Q# i
8 l1 L) {" Q: X( X
什么是通缩呢?有啥害处4 j" \: M2 l# Q( @7 `& K
. D, e1 @3 W+ W/ U
+ b9 g+ Q( e/ [
通缩就是通货紧缩的简称,跟通货膨胀相对应。; r, E' {/ j9 m7 v: J5 B
/ Z% o+ v' V9 o3 S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给出的定义是: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5 S5 w7 S# \4 |# Q3 L( z
& W- m1 v+ K7 } r3 q+ F
问题是下降多少才算通缩呢?
& t: v X/ u+ S' k) O# q# d
- R* Y5 b: |* Q, _0 _6 |, s压根儿就没有统一标准!
1 s$ H7 U! h6 h |- [# h* F. L4 q- q8 {, J
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只要说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通缩的,基本都不是官方的声音。
- c3 `8 e7 V; g& [9 [* E6 Z
3 E/ v# S% J% W9 x6 s那么官方为什么从来不轻易会说自己的经济通缩呢?既然我们不想戴这个帽子,那肯定这个通缩不是个好东西。. b8 I' m- Y4 }
/ p3 }2 ?% }1 x8 P/ c& S以前老百姓经常骂通货膨胀厉害,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那为什么政府这么害怕通货紧缩呢?4 W, M9 t: w% |8 @% P( w9 G
7 p: N/ X! a4 e. b6 h小白的理解,并不是通缩本身有多可怕,有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学家们谈“通缩”色变,尤其是小日本儿近二十年的经济变现加剧了全球经济学家们对通缩的警惕。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
+ m- a. N( z0 Q- ~$ l% x3 o6 ` v" M" f8 B7 ^! a# d
通缩都有什么害处呢?6 \+ ~2 d/ t) x& X+ W5 j
H2 g1 q' M" n" D, f
通缩状况下,商品**乏力,物价下降,而老百姓都有”买涨不买跌”的习惯(因为谁也不想买了就赔钱呀)。这样会导致商业和企业效益下滑,债务负担变重。那为了生存,企业也只能减少投资,减少雇员,降低工资了。所以老百姓的收入会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商品**乏力,进入恶性循环。。。
& p; O) x% u: ?: D6 k) j
7 t3 W7 w* K7 R9 B( J但是,通缩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轻度的通缩也可以挤压前期经济了积累的泡沫,刺激创新,让经济发展更健康。0 H2 V8 v. S6 K# _7 }/ `3 @
; c6 v; {- C6 X6 h0 G* ^2 ^, D
可怕的是恶性的通缩,因为在恶性通缩下,政府的调控措施很容易失效,从而失去控制,甚至严重的可以导致经济萧条。
% {* B7 ~! B4 `. N4 d: X6 g) a
; j- b' q; ^! m# ?' n0 @- Y
* ~% _# z$ j0 k" F/ I我们的经济真的通缩了吗?
4 S& _) A6 Z1 x8 o, |
# P, j1 F2 u" m' X6 x. \7 u" [, c& s1 N. [. q
答案是按照某些标准已经进入通缩了,我们官方虽不说通缩,但多次提到要“预防通缩风向”。5 e, q8 m3 I" \% Y7 {/ [; X
$ e6 V: ]7 }& m
小白觉得,趋势比结果更重要。: V2 M. `' ?# b0 K( i+ I* X: t0 s( X
" r6 q5 S3 {6 x现在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就不要纠缠结果了,应该想想怎么贯彻习大大的指示: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Y- u( I% \. `2 K4 h H O
$ j; B: G) Q: H' z* Z
说到这,不得不佩服李嘉诚这块“老姜”,前期把资本从国内转移到了西方,很多人过度解读,说啥的都有。现在回头来看,人家只不过为了挣钱而已吗,过段时间中国经济势头转好,重新杀回来是大概率事件。; A3 p7 [6 U( n
, u) _- m/ B% c5 b* ^
好多人又会问,这个趋势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7 E- `9 ^3 L$ k3 W0 n5 S% h7 H
- }( \; i |. j1 |( u. V这个问题恐怕谁也回答不了。但我们国家十三五规划里是这么说的:争取“十三五”后半阶段好转。0 [+ o9 C& T% n3 o0 `
m9 k! p! g6 u
那官方给出答案就是“五年的一半”。! f: E) p* V1 q$ `
( O6 j/ G. `" Z现如今咱老百姓该怎么应对?
6 o5 |. }: v8 S9 i4 t8 n* V' g! m7 X( p* V
前面说了很多废话,现在说重点的。小白就斗胆胡说一番。
1 R( O% `; O$ k/ K! V! @+ {: I9 Z2 m9 G8 ~0 v$ d" y
应对通缩普遍认可的办法就是:现金为王。
# H7 t C0 D- C/ g4 w- z. ~: {9 |. x) F7 F9 ?" k7 y
对我们普通工薪阶层,要注意压缩开支,不是紧缺的东西就先别买,股票、黄金、外汇都不要碰(高高手除外)。
+ d4 w; o) i3 z' F% B1 i. o: ~* f% R+ c# ^: L) C5 e
对于经商的朋友和小微企业主们,建议收缩战线,压缩开支,争取坚持度过难关。如果有富裕资金,且对某些领域比较精通,也可以趁机拓宽业务,甚至换行。" K' p" r! i: w5 Q: O3 R, S2 ^
- m2 q0 C7 f+ q& R经济波动是自然规律,完全没必要害怕。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借此机会好好给自己充充电,调整一下方向,瞄准下一个周期,当形势好转的时候,抓住机遇,一马当先。
, b5 G N, }5 k/ |% d! f- S$ W5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