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3 23: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征 于 2021-12-24 00:04 编辑
+ G7 o* L" G* c) Z& V3 U" f$ x2 q4 {, ]7 }& H0 E+ u6 D
如果与老实干部同期的网友记忆没有错,这个论坛上,7、8年前,最为人吐糟的岗位是公安。那个时候,几乎还没有事业单位的影子。
: L: k4 k. Y+ g3 k5 G 在一些城市,包括省会城市,慑于困难企业军转的前车之鉴,一般也不打算在可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时候出现类似的情况,而且,这个时候的转业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干部大体上也能胜任机关的工作,所以,大致也都是以回避事业单位的态度,安排接受岗位的。可以说,在绝大部分接受地区,行政编制即使“扛”也是扛过来了!
5 z# L& p6 O0 U4 P* A 为什么在“越来越好”的歌颂中,久违的事业编制居然堂而皇之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出现了呢?# X4 V' t; R: H' n, Z- p
问题出在哪里?需要警醒,需要反思。
5 o% Z9 U, T1 L7 ] 体制结构与协作方面,有没有负向?有没有在”人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工作重心有没有抓到点子上?设计思路有没有需要修正?!" x$ ]) E* s) `2 Q F
一些人的初衷和愿望的确很好,为什么偏偏造出了厚黑中的“补锅”和"断箭“的印象?
9 m+ p- G2 r0 M$ K$ ^
& e. s& G) V9 _6 \( A8 I: l9 n8 R* y, C2 C. d)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