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4 13: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道河 于 2015-11-24 13:19 编辑
' a2 F( D& w/ C+ g' a, l! x$ V; P0 M9 d/ J) s, c* F3 E2 m
, M, K* e" \: Z4 g I' o% X 高网友:/ I8 J# U. ^/ Z# j. T
你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三层:一是在干部调配权存在大面积金钱寻租、人情交换的情况下,分层次、多特点、分目的的培养深造,是难以可行的。这个,其实是工作方法改善与改善方案实施的矛盾。就方案、思路而言,如果论证是合理的,那么要做的是改变环境。而不是以可行性否定必要性。$ N! i: h P8 }! E- z: Q# M* F) ^& e% `
第二,中高位决策、执行层面的干部素质构成,存在不利于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和塑造人才的因素。这个,当然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其实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轨迹。三十多年的转型多快啊,有些东西几乎是颠覆性的。有些中高层面的干部跟不上,是事实,所谓的“反智”倾向,恐怕正是源于此。这方面,期待一步步的进化吧。当然,也有快进化和慢进化的问题。' i/ D- q- P- M( a- A& W* e( i
第三,高学历干部的有些找不准定位,放不下架子,甚至存在着浮躁的状态。说到浮躁,这与地方教育、科研界的风气有关,需要市场和实践予以矫正。说到放不下架子,这其实有二个方面可以考量,一是个人的主观心态,二是具体的做事用人环境。说到找不准定位,其实与战斗力生成的路径讨论有关。---你给没有给这批人一些发挥作用,提高其价值感的事可做。这方面,应当说,是与军人的教育福利的讨论有些远,属于另一个方面的话题了。9 @3 p) W9 ^4 |
其实,过去我们说军队是大熔炉,大学校。现在的情况看,以塑造为特点的大熔炉还存在,以发展为特点的大学校恐怕功能是单一了,不知道除了纯洁思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而这个缺位,却正是高学历干部在基层的价值之一,这个价值并没有很好的挖掘。如果说,一度时期,有部分单位成了大染缸,现在正在清洗,那么,在战斗力的旗号下,花拳绣腿式的农军模式,却是又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
" ` I. U0 _" S7 a% f! F% H- B 就军队官兵来说,他们绝大部分都是部队的过客,最终都要回归地方,这是军队作战规律决定的。过客过程中的素质积累与应对,是必须重视的环节。但现在很遗憾,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的连队主官,基本的材料都靠文书来操刀,这不是放任自己的节奏是什么。坛子里有许多干部埋怨折腾,是否想过没有,自己也是主导折腾的一部分。自然,这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谈也罢。
: w& v- t4 H" \7 X' K. r, B* K d- h8 c$ L0 a% ~
# G2 `, e, O9 l: {6 F5 q7 Q. u2 ?
0 P$ f) V7 ?8 _9 l ~7 R |
|